耀世
game show 业务范围
你的位置:耀世 > 业务范围 > 惊人的“群体迷思现象”:为什么你的孩子越长大,越没有出息
惊人的“群体迷思现象”:为什么你的孩子越长大,越没有出息

2024-09-09 09:17    点击次数:85


  

一群人在讨论问题。

有人说:“应该朝东走。”

大部分的人,都应和,认为朝东走最理想。

有一个人,认为朝西走,能更快解决问题。但是他想到,自己一开口,就会被反驳,会惹来异样的眼神,就放弃了开口。他最终,也跟着大家,朝西走。

这就是“群体迷思现象”。

也就是说,一些真正有价值的观点,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言行,总是会被周围的人忽视,或者隔离。

事实上,很多孩子,从小到大,都在经历“群体迷思”,一步一步磨灭自己的意志,越活越迷茫。长大之后,怎么折腾,都是浑浑噩噩的样子,难有出息。

01

关于家庭:孩子没有自主的机会,人生被父母左右。

父母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孩子的第一句话,走的第一步,都是父母教会的。

一开始,孩子爱父母,也对父母言听计从。

当孩子有了七八岁的时候,开始有自己的想法,并且他和父母的想法,多半不一样。

在家人沟通的时候,往往是父母的言语,起到主导作用,孩子的想法提出来,就会被反驳。

孩子一次次被驳斥,就会认为“我应该是不对的”;或者孩子很叛逆,非得如此,导致父母很生气,狠狠地教训一番。

父母和孩子经历了各种拉锯战之后,孩子就顺从父母了。孩子的未来,也遭受了控制。

在《伤仲永》中,天才少年仲永,就被父亲当成“卖诗文”的工具,赚快钱。终于,仲永就是那个不学无术的人。

而明代的徐霞客,读书很多,也参加了童子试,但他表示自己对科考没有兴趣。

接着,他确定了理想——朝碧海而暮苍梧。

父亲徐有勉很愉快地接纳了徐霞客的理想。

父亲过世后,母亲年岁已高,徐霞客外出旅行的梦,不知如何开始。母亲笑着说:“去吧,你看到什么,记下来,讲给我听呀。”

史书记载:“弘祖之奇,孺人成之。”

得到父母支持的徐霞客,终于成为了旅游的鼻祖,成为了后人敬仰的对象。

一家人相处,若孩子没有开口的份,主张都被磨灭了,那么他就失去了“自己”。未来的一切,有父母的安排,却违背了“自己的初衷”,越活越不顺。

被逼着走,和主动走,这是两码事,父母别不知道。

02

关于学校:孩子怕被孤立,选择了讨好,盲从。

如果我们回想自己读书的时光,肯定有这样的感觉:到了毕业季,或者暑假寒假放学,看到同学们远行,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。

在平时的相处中,我们也会这样:在某个小圈子里,寻找存在感;若是脱离小圈子,就好像丢了什么,难受。

还有老师和学生相处,老师起到主导作用。但老师不可能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想法,而常常让大家“少数服从多数”。

孩子在学校这个群体里,能够学到知识,但也常常迷失自己。

因为害怕被孤立,因此一次次讨好身边的同学;因为不敢提出不同意见,只是顺从老师的主张。

更可怕的是,一般的班级,成绩好的学生,也就那么几个。成绩一般的学生,大多数。

你的孩子,一旦混入成绩一般的学生群体,就会理所当然地混日子:“大家都这样,我为什么不这样。”万一你的孩子努力一点点,还会被成绩一般的学生,群体嘲讽,故意排挤。

类似的情况,自古就有。

在《论语》中,记载了一个故事。

孔子问子贡:“你和颜回比,谁更强?”

子贡说:“我不行啊,他比我行,他听到一件事,能够推出十件事。我顶多推算两件事。”

孔子说:“弗如也。吾与女弗如也。”

孔子这句话,确实很打击人。认为子贡确实赶不上颜回。而不是鼓励子贡,多思考;肯定子贡在其他方面的优点。

还好,子贡在商业、外交方面,做出了成绩,人也豁达,没有因为一两次被打击,就跌落谷底。

你的孩子,大概率不如子贡,在被群体否定之后,就讨好群体。

03

关于职场:总是凑热门行业,做了陪跑的人。

现如今,孩子上大学的时候,会面临很多的职业选择。

大学的专业,几百个,有热门,也有冷门。

按照大家的说法,还是去热门吧,起码就业容易一点点。

事实上,不是所有的人,都适合热门行业;不是所有层次的大学,都对热门行业深有研究;不是所有的行业,都会持续热门。

比方说,前些年,很多人选择了土木工程。当时的房地产、土地开发,很火爆。但是现在,该行业就不景气了。

更可怕的是,一个行业,火了一两年,就熄火了。去读大学三四年,出校门的时候,发现自己的行业,不知何去何从。

有一个商业规则:大家都去拥挤的行业,说明竞争压力大,利润非常微薄。

按照“二八定律”,热热闹闹的行业里,80%是陪跑的人。你的 孩子去陪跑,那就别谈什么出息了。

04

胡适说:“狮子老虎永远是独来独往的,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结队。”

这句话不好听,但确实是很好的道理,若是一个孩子,总是在群体里,也害怕独行,就是“标新立异”的言语,都不敢说,那就只能变成一个混日子的人。

作家刘轩在文章中写道:“团队压力形成的野兽,凶猛而愚笨,要顺着它的毛摸,不要惊动躲在毛发里的跳蚤。”

要想孩子有摆脱“群体迷思现象”,就是要做骨子里不合群的人。不是每天都独行,而是在群里,但是不被群体同化,常常做和群体不一样的事情,也不惊起群体的愤怒。

有技巧地和群体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,孩子的未来就顺了。

在家,孩子能好好听父母的话,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梦想,促进一致的目标。

在校,孩子坚持自己的主张,久而久之,会得到大家的掌声,形成自己为主的圈子。

在业,孩子在自己最擅长的行业里干,在热门里变成精英,在冷门里另辟蹊径。

父母们,孩子做自己很难,但仍旧要鼓励孩子做自己,起码要允许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

Powered by 耀世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